呼吸道传染病各有各的狠,如何预防?

五、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组β链球菌感染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5~15岁为高发年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患者感染后潜伏期1天~7天。大多数患儿表现为 急性起病,畏寒、发热,重者体温可升到39℃~40℃,同时伴咽痛、头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症状。

患儿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可蔓延至全身。典型的皮疹为在皮肤充血的基础上有猩红色弥漫性小斑丘疹,皮肤压之变白,去压后数秒钟恢复充血。皮疹多1周内消退,1周末至第2周开始不同程度的脱皮,呈米糠样脱屑或大片的脱皮。

猩红热患儿还可有一些特殊征象:

①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周及鼻尖显得苍白,称为环口苍白征。

②舌乳头红肿,突出如鲜红的杨梅,称为杨梅舌。

③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等地方,可见皮疹密集呈线状,称为“帕氏线”。

极少数患儿情况严重,表现为高热、抽风、昏迷、甚至休克,有时可并发心肌炎、肺炎、肾炎、风湿热等疾病。

预防要点:

猩红热目前无疫苗可预防,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减少病原传播。

六、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发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与密切接触传播。

它在婴幼儿和老年人群体中更容易引发较严重的症状,如支气管炎和肺炎。但大多数感染者症状较轻,类似普通感冒, 不必过度担忧。

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目前没有疫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很重要。

如出现上述传染病的症状,尽早就诊,进行规范治疗。

对付传染病,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很重要

对付传染病,勇敢地跟它打上一仗并非智慧之举。相反,躲避、远离才是上策。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用手接触眼睛(如揉眼)、鼻子(如挖鼻)和口腔(如掏牙),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打喷嚏时用上臂遮挡或者纸巾捂住口鼻),避免用手遮挡,因为遮挡后忘了洗手卫生是常事。

2.保持环境通风如因为天气原因需要关闭门窗时,可定时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建议不低于30分钟。

3.春季属于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时期,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封闭场所如在人员密集场所或身边有流感样症状的人员时,应佩戴能防飞沫的口罩(如一次性医用口罩),口罩要同时遮住鼻和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