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和什么有关?

乳糖不耐受和什么有关?

唐健指出,所谓乳糖不耐受,是指由于体内缺乏足够的乳糖酶,而无法将牛奶中的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导致其无法被肠道吸收,因而引发腹泻、腹痛等症状。

人类对乳糖的消化能力与耐受乳糖的基因突变相关。在哺乳动物进化过程中,断奶后乳糖酶活性逐渐下降是普遍规律——这是基因调控的自然选择结果。当不再需要消化母乳时,身体会关闭相关酶的生产以节省能量。所以,很多朋友在婴幼儿时期喝牛奶没有不适表现,逐渐成年后却发现乳糖不耐受。

同时,乳糖不耐受与遗传因素相关,东亚人群的饮食结构中没有固定的乳制品,所以乳糖不耐受基因更多地被自然选择中遗传下来,导致现在东亚人群存在乳糖不耐受基因的比例达到60%-85%。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会出现乳糖不耐受的症状,每个人体的乳糖酶分泌量和活性并不一致,所以人群中乳糖不耐受导致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比例并没有那么高。很多朋友会发现进食较多乳制品才会导致腹痛、腹胀、腹泻、排气增多,而进食少量乳制品则不会出现。

如果我们身体缺乏足够的乳糖酶,食物中未被分解的乳糖进入小肠后导致肠内局部渗透压增大,造成肠壁中水分渗入小肠内,而导致腹痛、肠鸣、腹泻。同时乳糖以双糖的形式继续进入大肠,被大肠内的菌群分解利用,产生乳酸,二氧化碳,氢气,醋酸等废弃物,进一步导致腹泻和排气增多。在患者因为乳糖摄入过多导致以上症状时,我们就称为乳糖不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