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早晨,李阿姨像往常一样去公园晨练。她身体一向硬朗,从未有过什么大病小痛,连感冒都很少。然而,就在她慢跑回家的路上,突然感到一阵胸闷,紧接着是剧烈的胸痛,仿佛有一块巨石压在心口。
李阿姨强忍着不适,艰难地拨打了急救电话。送到医院后,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告诉李阿姨,她这是 心肌缺血导致的急性心绞痛,幸好送医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李阿姨震惊不已,她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平时身体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心肌缺血了呢?
其实,像李阿姨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心肌缺血,尤其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常常在悄无声息中侵蚀着人们的健康。那么,为什么很多人心肌缺血却没有症状呢?
01
无症状心肌缺血是怎么回事?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顾名思义,就是患者存在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如心电图异常、心肌灌注显像异常等,但在临床上却缺乏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如胸痛、胸闷等。这种隐匿性使得它成为威胁心脏健康的一大“杀手”。
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一方面, 年龄的增长使得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感知疼痛的能力也会减退,一些老年人在心肌缺血时可能感觉不到明显的疼痛。
另一方面, 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如内啡肽)水平的变化可能导致痛阈值升高,使得患者即使心肌缺血也不易感到疼痛。此外,如果心肌缺血的程度较轻,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没有受到严重的影响,或者患者有较好的侧支循环,能够代偿心肌缺血带来的血液供应不足,也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