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的健康,家长们往往会给孩子选更健康的零食,特别是日常吃的糖果、酸奶等等。
一旦在包装上看到「0 添加」,特别是「0 糖」「0 盐」「0 防腐剂」,虽然价钱贵了点儿,但感觉更健康、更放心。
不过,我们要提醒你——
当心陷入「 0 添加」的陷阱!
上周,国家卫健委和国家市监管理总局,发布了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一个重要变化就是:
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不使用」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
图片来源:网络
这条新标准的出现,就是因为目前市场上混乱的现象:
不是所有的「0 添加」都可靠,有一些所谓的「0 添加」产品,其实是玩文字游戏,背后悄悄藏了猫腻。
● 你以为的「0 添加」:天然、绿色、健康、什么乱七八糟都没加;
● 实际上某些「0 添加」:可能没加这种,却偷偷替换成其他同类东西……
新的标准出台后,会有 3~4 年的替换期。而儿童食品是重灾区,我们这就来看看,哪些坑需要我们擦亮眼睛。
重灾区一
「0 蔗糖」「0 糖」的
酸奶、饮料、零食
家长都知道,小朋友不能多吃糖。
在给孩子挑选零食,特别是酸奶时,看到「0 添加蔗糖」这几个字,或者「0 糖」的宣传语,很容易心动。
「0 蔗糖」产品的确很适合糖尿病人群,有利于控糖。
但「不添加蔗糖」并不是产品里没有添加糖,并不适合孩子吃,是隐藏的「甜蜜陷阱」。
情况一:没有添加蔗糖,但添加了果糖或其他「添加糖」
对孩子来说,有坏处的「糖」,不仅仅是蔗糖,还包含了果糖、果葡糖浆、蜂蜜、海藻糖……
它们和蔗糖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添加糖」,又叫游离糖、精制糖。
孩子常吃的酸奶,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乳酸,就出现了酸味。一些产品为了口感考虑,就会加入额外的糖。
比如加入果酱、果汁等等,里面包含了果糖、葡萄糖等糖类,都是添加糖。
图片来源:自己拍的
除了酸奶外,有些果汁里,也会偷偷额外加果糖、果葡糖浆,增加甜味,这些都是「添加糖」。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食物中的添加糖,会伤害宝宝的肝脏,尤其是添加糖中的果糖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