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小龙虾导致横纹肌溶解?病因尚不明

“不食用、不购买、不捕捞来历不明、洪水污染或野生小龙虾,是预防食源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重要手段。”近日,湖南、江苏等地疾控部门发出提醒,进入小龙虾消费季,需警惕食用不当诱发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一种肌肉疾病,该病症的发生是由于肌肉细胞被破坏,导致肌肉内部的物质释放到血液中,可能引发急性肾损伤等严重并发症。”7月16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胡昭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介绍。

“一般而言,横纹肌溶解的病因有多种,大致可分为3类损伤机制:一类是创伤性或肌肉挤压,一类是非创伤劳累性,与小龙虾相关的横纹肌溶解,一般认为是第三类,即非创伤非劳累性的。”7月16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刘宏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食用小龙虾或鱼类产品后24小时内发生的横纹肌溶解医学上被称作哈夫病,最早于1924年在波罗的海沿岸发现。我国最早报道的病例是2010年在江苏南京出现的,此后国内还相继报道了一些类似病例,但数量较少。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肾病风湿病科副主任医师刘妍则表示,由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严重程度不一,发病率的统计比较困难,食用小龙虾诱发横纹肌溶解也不属于常见情况,目前尚无确凿的大型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食用小龙虾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有直接关联。然而,在一些个案报道中,确实存在食用小龙虾后出现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情况。

上述三位专家表示,目前食用小龙虾后发生横纹肌溶解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部分生物学家提出,小龙虾中可能还存在未知的生物毒素,可能与横纹肌溶解直接相关,但目前研究证据不足。

二是小龙虾中携带细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这些细菌一旦超标,就可能成为引发横纹肌溶解的因素。

三是小龙虾养殖水域中含有重金属离子或兽用抗生素残留等,可能蓄积在小龙虾头部、腮部,这些摄入过多也可能与横纹肌溶解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