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溺水警钟长鸣:如何守护儿童安全,避免悲剧重演?

根据文献报道,溺水意外是我国

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往年暑假,都是溺水事件的高发时节。

今年暑假才过去一半,

全国就有多起儿童溺水事件发生,

令人痛心的是,

这些溺水事件已导致至少10名儿童不幸离世。

孩子玩心重,常高估自己能力、低估环境险恶,这些年龄特质就注定孩子容易成为意外的“宠儿”。

如何减少意外发生

01

到正规泳池、泳场游泳

池塘、水库、湖泊、江河、未开发的海滩等水况不详,同时远离闹市人群,发生意外时很可能无法获得救助。

正规的泳池、海滩浴场等不仅有救生员,还配备一定的救援设施,发生意外后往往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治,生还几率大大提升。下水游泳要佩戴合规的泳具浮具。

正规的泳场一般配有救生员及救援设备

孩子游泳最好有成人陪同;下水前做好热身运动;不要在饥饿或过饱状态下游泳,如饱餐后应间隔半小时以上再下水为宜。

02

识别溺水

大家印象中的溺水是不是人在水中扑腾,大喊救命?

其实溺水的表现与大家的印象正好相反。溺水者头部淹没在水下,口鼻偶然获得露出水面的机会都用来呼吸,几乎没办法呼救,而且为了使头部露出水面,手脚在水下胡乱划水,看着像在水中玩耍。因此大部分人即使就在溺水者身边,也不一定能发现。

正处于溺水状态时会有如下表现:

  • 头离水面很近,口鼻在水面上下反复浮动;
  • 头部前倾,但尝试将头后仰;
  • 目光无神;
  • 双眼紧闭;
  • 头发遮挡眼睛;
  • 身体垂直水面;
  • 看似往某个方向游,但却在原地不动;
  • 动作像是在攀爬梯子(手脚在水下试图划水上浮)
  • 儿童戏水常有欢叫声,突然安静、或叫唤无回应,要警惕溺水正在发生。

看似在水中玩耍的溺水者,

周围的人无一察觉

图片来源网络

警惕家中溺水

不是只有江河湖泊、泳池海滩才会发生溺水。有一个许多人都忽略,却时常发生溺水事件的地方,那就是家中的浴缸、水盆、水桶等。

正如上文提到,溺水时孩子无法发声呼救,小婴儿落入蓄水装置中时也无法自行脱困,因此对5岁以下的儿童,家中的蓄水装置才是溺水的高危地点。近一半的低龄儿溺水事故都是发生在家中。

家中的盆、桶、缸,要么水用完了就倾倒干净,要么加上盖子。孩子在沐浴戏水时,大人最好片刻不离,以免意外发生,哪怕只是看一会手机、接一个电话。

一头载入水桶,无法自救

03

如何施救

对于在户外水域或泳池发现溺水者,盲目下水营救对于施救者来说也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溺水者处于恐慌状态,任何能抓住的人或物体都不会放过,有可能会被拖入水中一同遇险。

施救者不管会不会游泳,有无相关受训经验,在发现溺水者时应第一时间呼救,寻求更多人帮助,多人施救优于单人施救。不会游泳的切记不要贸然下水营救。

如果溺水者离岸较近,可以伸出或抛出棍子、绳子、衣服、救生圈等工具营救。如果施救者不会游泳,那么应该离水域保持一定安全距离,且不要采用下蹲的姿势,否则容易被拉下水。

在岸边救援,一是与水域保持安全距离,二是采取趴卧姿势

如果溺水者离岸较远,应该由水性好的人下水营救,需要注意,不要从正面救人,应从背后靠近溺水者救人,如果有船只、摩托艇等工具更佳。

04

岸边心肺复苏CPR

一旦将溺水者救上岸后,应立即寻求他人帮助、呼叫120,随即启动心肺复苏流程。首先判断溺水者有无意识、有无呼吸。

1.如有意识,尽快送医检查,无需进行CPR(心肺复苏)。

2.如无意识,但有呼吸,宜采取复苏体位,保暖,检查口鼻有无异物,及时呼叫120或寻求他人帮助。

复苏体位

3.如无意识,呼吸微弱或无呼吸,应立即开放气道,清除口鼻异物,给予人工呼吸5次,然后观察呼吸有无恢复,无恢复的,立即开始CPR(心肺复苏)。

如何快速判断有无呼吸:对没有受训或急救经验的人来说,可通过检查溺水者口鼻有无呼吸声、气流感,以及观察溺水者胸廓、腹部有无起伏来快速判断有无呼吸。

胸腹有起伏,则为有呼吸的表现

溺水救治流程

  • 溺水救治最重要的初始治疗是恢复通气。立即清除口鼻异物,开放气道,给予五次口对口(小婴儿为口对口鼻)的人工呼吸,使胸廓有起伏为有效通气。 开放气道要点:一只手下压额头,另一只手轻抬下颌部(下巴),两手动作统一使头部向后仰。
  • 人工呼吸后溺水者无反应,应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要点:双手掌重叠,手指抬起,掌根按压在两乳头连线中点(1岁以下的可用单手);手臂绷直不弯曲,与患者的胸部垂直;按压深度为胸廓的1/3,约4-5cm(成人为5cm以上),频率>100次/分钟。按压者应当大声数出按压次数。

  • 单人操作胸外按压30次,随即进行2次人工呼吸。如果是双人操作,则胸外按压15次,随即进行2次人工呼吸。如此5个循环后,检查患者有无意识,呼吸脉搏有无恢复,如没有恢复或者无法准确判断,应当立即开始下一循环心肺复苏直到意识恢复或救护人员到达。
  • 如果施救者对“口对口”人工呼吸有所顾虑,可以仅进行胸外按压(hand only)。有效胸外按压对胸廓的挤压同样可以产生一定的通气效应。不要因为对人工呼吸有顾虑而耽误CRP。越早进行胸外按压,能提高溺水者的成活率。

05

不要浪费时间控水

溺水者在早期确实会呛水入肺,但是很快因为条件反射就开始屏气、喉痉挛,吸入水量极少。只有到后期因缺氧、意识下降而开始不自主的吞咽、呼吸才会吞入、吸入较大量的水。

如果在早期救起,属于干性淹溺,无水可控;即便到后期不自主吸入,肺部充满水量也仅100-200ml左右,有效的心肺复苏足以使吸入肺内的水经由肺部的循环带走。控水动作还可能使胃内容物反流误吸,进一步加重窒息。这也是近年来“控水”面临越来越多争议的原因。

溺水最关键就是引起缺氧,因此救起溺水者后最重要就是保证通气、维持循环,保证重要器官的血供及氧气供给。

大脑所能承受的缺氧时间一般不超过4分钟,超过十分钟,脑死亡的概率接近百分之百。因此对无意识、无心跳呼吸者应该争分夺秒、尽早进行心肺复苏,早期急救不要浪费时间控水。如施救者认为确需控水,那么控水也要控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

家长要做到

对孩子的去向要清楚;

对孩子的同行人员要知晓;

对孩子的外出活动内容要提前了解;

与孩子约定好回家时间;

家长和孩子要一起学习一些应急安全知识。

孩子要做到

尽可能远离水源行走,在水源边行走要小心,不要追逐打闹、低头看手机;

外出要告知家长去向;

同伴提出不合理活动,如到野外水域游玩,要劝阻;

游泳要到正规泳场,有大人陪伴;

发现有人落水遇困,要尽快寻求大人帮助,不要独自救援。

在户外溺水,往往因为远离人群,呼救困难,且同行的孩子易采取错误的救援方式,常付出巨大代价,等发现时,早已错过最佳救治时间,救治成功率并不高。防范才是最好的方法。别再让意外登上暑假的头条。